紫外光度計光源系統解析:氘燈與钨燈的協同應用
發布時間:
2025-09-04 18:57
紫外光度計作爲實驗室定量分析的核心設備,其光源系統的設計直接決定了儀器在紫外-可見光區的檢測性能。上海棱光系列儀器普遍采用氘燈與钨燈的組合光源方案,通過波長自動切換技術實現190-1100nm全光譜覆盖,滿足從深紫外到近紅外的多元分析需求。

1.氘燈:深紫外區的穩定光源
在190-380nm的紫外波段,上海棱光儀器標配日本濱松公司生產的氘燈。以759S型號爲例,其氘燈壽命長達2000小時,可提供連續穩定的深紫外光譜輸出。氘燈的核心優勢在于其原子結構特性——氘原子核質量是氫的2倍,在電弧激發下產生的光譜線寬更窄,能量集中度更高。這種特性使其在檢測蛋白質、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時,能精准捕捉260nm處的特征吸收峰,爲DNA濃度測定提供可靠數據。759S型號通過優化氘燈驅動電路,將啓動時間縮短至30秒內,同時將光強波動控制在±0.5%/h以內,顯著提升高精度定量分析的重複性。
2.钨燈:可見光區的長效保障
對于380-900nm的可見光及近紅外區域,上海棱光儀器采用高壽命钨燈作爲補充光源。752Pro型號的钨燈與氘燈形成無縫銜接,其光譜能量分布符合CIE標准照明體D65曲線,確保在550nm處光強達到峰值。這種設計使儀器在檢測食品色素、環境汙染物等可見光吸收物質時,能獲得更高的信噪比。以759S型號爲例,其钨燈壽命突破2000小時以上,配合智能溫控系統,可將燈室溫度穩定在40±2℃,有效延緩燈絲蒸發速率,降低光強衰減速度。
3.雙光源協同:全波段分析的基石
紫外光度計通過自動切換裝置實現光源的無縫銜接。當波長設定值低于350nm時,系統自動激活氘燈;超過350nm則切換至钨燈,切換響應時間小于0.5秒。這種設計在752系列儀器中體現得尤爲明顯——其單色器采用1200線/mm全息光柵,配合精密正弦機構,可確保光源切換時波長定位誤差小于0.1nm。在檢測含苯環有機物時,儀器能同時捕捉254nm(紫外區)和280nm(可見區)的吸收信號,爲物質結構鑒定提供雙重依據。
4.技術演進:從基礎型到高端化
紫外光度計在光源技術上持續創新。型號如UV7600采用日本濱松系列氘燈,平均壽命突破3000小時,並配備長壽钨燈,顯著降低實驗室運維成本。而756S型號通過優化光路設計,將雜散光抑制至≤0.1%T(220nm處),使其在檢測低濃度重金屬離子時,檢出限較傳統儀器提升1個數量級。
從基礎教學到前沿科研,上海棱光紫外光度計的光源系統始終以穩定性、長壽性和全波段覆盖爲核心優勢。通過氘燈與钨燈的精准協同,配合智能控制技術,該系列儀器爲材料科學、環境監測、生物醫藥等領域提供了可靠的光譜分析解決方案。
中文
EN